日韩美女少妇一级毛片,人人狠狠综合久久88亚洲,国产午夜a理论毛片,国产精品久久久久蜜芽

重慶:超大城市老舊城區的“再生密碼”

2024-10-31 09:42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查看余下全文
(責任編輯:葉瑋)
首頁 > 滾動 > 正文

重慶:超大城市老舊城區的“再生密碼”

2024年10月31日 09:42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本報訊(記者陳國軍 張桂林 周凱)這是一個老工業基地,擁有門類齊全的制造業大類,曾經輝煌的三線建設企業留下了一個個老廠房、老小區;

  這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三千年江州城、八百載重慶府,燦爛的巴渝文化留下豐富的人文遺跡和歷史建筑;

  這是一座山水之城,四山縱貫全城,長江、嘉陵江交匯環繞,獨具特色的地理形勢造就了爬坡上坎、層疊錯落的城市格局。

  重慶,中西部唯一直轄市,也是我國轄區面積和人口規模最大的城市。如今,行走在這座超大城市,一個現象引人關注——

  越來越多的老小區、老廠房、老街區、歷史遺跡,逐漸成為宜居地、打卡地、新興產業聚集地和歷史文脈傳承地。

  因地制宜、以舊生新,重慶老舊城區持續煥發新活力。近年來,重慶踐行人民城市理念,下足“繡花功夫”實施城市更新,讓昔日的城市“銹帶”變身為助力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的城市“秀帶”。

  民生為大,一座城市的發展理念

  一個老舊小區的嬗變,折射出一座城市的發展理念。

  國慶假期,重慶民主村,慕名前來“打卡”的游客絡繹不絕。創意十足的街邊景觀、清新文藝的特色小店、鄉愁濃郁的老式建筑、配套齊全的服務設施……讓人很難想象這里曾是一片破舊的居民區。

  位于九龍坡區謝家灣街道的民主村社區,原是一家大型國企的家屬區,100多棟老居民樓,最長房齡超過70年,由于年久失修,逐漸變得破敗、臟亂,居民生活不便,怨言不少。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3年前,民主村片區啟動更新改造——不搞大拆大建,通過“留、改、拆、增”實施微改造、巧利用,在保留歷史印記的同時,規劃建設新潮時尚區、社區服務功能區、市井煙火區。

  去年4月,煥然一新的民主村呈現在人們眼前。說起住了幾十年的社區,75歲的退休職工陳代蓉滿臉自豪:“以前是臟亂破舊,連走路都經常摔跤,如今環境美了、配套全了,社區食堂、醫院、廣場、各種門市應有盡有,住在這里真享福了!”

  作為西部老工業基地的重慶,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產業布局、空間格局調整,中心城區陸續出現大量設施老舊、功能缺失的老舊小區、老舊廠區,居住其中的市民生活不便,寶貴的城市資源也出現閑置、沉淀。

  近幾年,重慶持續將老舊小區改造作為重點民生實事,著力解決居民的急難愁盼問題,完善城市功能和環境,努力讓老舊小區煥發生機。

  “我們聚焦市民居住生活的難點、堵點和向往點,開展更新改造。”重慶市住建委副主任郭唐勇介紹,針對老舊小區居住安全和基本生活需求,細化明確基礎類、完善類、提升類三大類39項綜合改造內容清單,為居民提供“改造菜單”,經過社區復議等程序后,讓居民“照單點菜”,堅持“缺什么、補什么”,重點完善居住環境、“一老一小”、文化體育等配套功能。

  南岸區團圓堡小區建于1988年,由于建筑老化、管理缺失,小區環境臟亂、管網破損堵塞等問題日益突出,有條件的居民紛紛搬走。啟動更新改造后,街道、社區和居民共同協商,增設停車場、社區食堂,改造小區公共空間,并倡導居民組織起來打造“和家”文化,不少曾經搬出去的老街坊又搬回來了!

  微改造,大民生。截至2023年底,重慶市累計啟動改造老舊小區6069個,更新改造水電氣管網4665公里、“一老一幼”服務設施1500余處、農貿商超等便民設施6800余處,加裝電梯5100余部,新增車位5.3萬個,新增文體休閑場地68萬平方米……

  以舊生新,一座城市的生長路徑

  因水而興、依山而建,重慶,一座立體城市。

  渝中區山城巷,歷史悠久,是重慶母城的地標。梯坎交錯的街巷里,古建筑、清末民初的外國領事館、教堂和巴渝風格的吊腳樓、四合院,見證了過往的繁華。時過境遷,山城巷交通不便、建筑老損、私搭亂建等問題日益凸顯。

  一磚一瓦、一梯一坎,見證了城市生長,留存著城市記憶。在城市更新中,當地政府一方面尊重山城巷整體風貌和空間肌理,因勢利導制定改造方案,一方面盤活街巷房屋和歷史文化資源,在保存老建筑和傳統風貌的同時,引入文創、休閑、餐飲等產業,打造文旅消費新場景、新業態,讓老巷子“二次生長”。

  如今的山城巷,已然成為網紅重慶的首選“打卡地”。夜幕降臨,一串串燈籠點亮蜿蜒的步道,拾級而上,仿佛置身“天上的街市”。質樸的巴渝民居里,居民與游客擺著龍門陣,小面、火鍋等地域美食與文創咖啡混搭,還有各種戲劇、脫口秀表演,日均客流量超2萬人次。

  山城巷的“華麗轉身”,是重慶以更新改造賦能老城自我“造血”、以舊生新的一個縮影。

  當前,我國城市發展模式發生深刻變革,已告別“攤大餅”,進入“存量更新”時代。尤其是大城市中心城區,存量提質改造漸成主流,但僅僅改造外在環境,老城很難被激活。

  思路變,天地寬。重慶在城市更新中注重對功能、環境、業態進行整體規劃,在改造老城的同時,著力布局新業態、注入新產業,讓城市在“新陳代謝”中,獲得發展新空間。

  走進嘉陵江畔的重慶大學設計創意產業園,這里展示著前沿低碳建筑技術,還有時尚的咖啡館和工作室,充滿科技范、文藝范。而此前,這是一個占地約45畝、閑置多年的老廠區,環境臟亂差,仿佛嘉陵江畔的一塊“疤痕”。

  “政府出臺優惠政策,我們將廠房、鍋爐房等原貌保留,改造成寫字樓、展廳等,入駐員工近千人。”重慶大學建筑規劃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負責人鐘樹生介紹,這樣既整治了濱江環境、保留了城市記憶,又解決了企業辦公場地問題、促進了產業發展,一舉多得。

  更新一點,帶活一片,賦能一城。改造新中國第一座甲級體育場——大田灣體育場,形成全新的體育產業園;將土地利用低效的破舊工業廠房翻新裝修,形成“金陵車世界”新能源汽車銷售中心;保留重慶鋼鐵廠老廠區空間布局,重新設計建成總部辦公樓、產業辦公區、工業博物館等綜合性園區;改造江北塔坪老居民區為北倉里文創街區,入駐商家150多戶,創造近600個就業崗位,帶動投資約6000萬元……

  在重慶,一個個老廠房、老街區、老樓宇、歷史遺跡,通過城市更新逐步化腐朽為神奇,成為新興產業聚集地。

  市場化之路,一座城市的可持續探索

  城市更新往往投資體量大、實施周期長,同時還涉及居民、政府、經營主體等多方利益,如果僅靠政府“大包大攬”,很難實現可持續。

  讓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攜手”同行,破解難題。重慶在城市更新中,出臺規劃、土地、產權保障等“一攬子”支持政策,以市場化手段,激發原物業權利人、社會資本、國有企業、社會組織等各方面參與的積極性。

  九龍坡區白馬凼社區屬于農轉非安置房小區,修建于20世紀90年代,曾經“上漏下堵中間爛”,一下雨就成水凼凼。經過改造后,社區煥然一新,菜場、立體停車場、嶄新的休閑設施等一應俱全。

  這是重慶市首個老舊小區改造PPP項目,由北京愿景集團投資3億多元一體化改造運營。愿景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整個項目為期11年,更新改造后,通過養老托幼、臨街門面招商、物業收益等運營管理,有望在第7年實現盈利。

  政府引導支持、企業市場化運營、多方參與共建的合力,讓城市更新更高效、可持續。

  長江之濱依山而建的下浩里,是重慶最早開埠的區域,百年前曾外商云集、商貿發達。由于年代久遠、缺乏統一規劃、基礎設施缺失,近年來逐漸蕭條,老建筑成了危房,居民紛紛選擇搬離。

  為了讓老街新生,南岸區政府對原住居民進行住房安置,對老街整體收購,聘請專業公司對老街進行保護性開發運營。政府劃定紅線,不大拆大建、保持原有風貌;企業則從規劃、品牌設計,到門店招商、市場運營,完全按市場規律運作。

  如今的下浩里,依山就勢,老青磚、舊灰瓦、青條石的傳統巴渝風貌依舊,更充滿文藝的氣息。飛流直下的瀑布旁,楊柳依依;藤椅邊的蓋碗茶,滿溢著芬芳;豐富多樣的文創、餐飲店面里,游客熙攘……

  南岸區商務委副主任劉江勇介紹,自2022年11月開街以來,下浩里70余棟建筑中整體出租率達90%、入駐商家110家,很快成為重慶文旅新地標。

  在重慶,政企攜手、市場化運作的城市更新模式,在實踐中正不斷豐富,更多沉睡的老舊小區資源逐漸被喚醒、激活。

  走進渝中區中山四路“建融家園”長租公寓,41套公寓裝修雅致,還配建有供周邊學生、環衛工人等學習、休息的場所。這棟樓房原為老舊小區閑置危房,經中國建設銀行下屬企業投資改造成高品質長租公寓后,很快被搶租一空,不但減輕了財政負擔,還增加了租賃住房供給。

  下足“繡花”功夫的城市更新,讓老城不老、歷久彌新。

  截至目前,重慶實施城市更新試點示范項目214個,總投資約2656億元,成為促投資、穩增長、穩就業的重要支撐之一。

  一片片舊城變為宜居、宜業、宜游“近悅遠來”之地的背后,是山城重慶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理念,探索城市有機更新和超大城市治理新路子的不懈努力。

 


(責任編輯 :葉瑋)

分享到:
·延深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