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美國老牌企業——亨斯邁聚氨酯事業部將其亞太區管理中心總部,上月底落戶上海閔行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閔行開發區”),而這已是亨斯邁在閔行開發區的第四家企業。像這樣的跨國公司,在閔行開發區還有很多。據統計,閔行開發區每萬元產值的能耗是上海市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左右。
與眾不同的是,閔行開發區對外資企業的吸引力并非來自于稅收、土地等方面的優惠政策。那么,當前經濟環境下,閔行開發區靠什么“引商”?是什么吸引國際企業“留”下來?閔行開發區公司化運營機構——上海地產閔虹(集團)有限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長期的精準服務深入企業的“心坎”,吸引來高質量的企業;共生共贏式發展,在服務企業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同時,也壯大了閔行開發區自身的實力。今年將進一步提升“店小二”意識,把服務企業的繡花功夫做密做細做實,再創開發區發展新優勢,預計規模以上企業工業總產值,企業利潤將實現兩位數增長。
企業有留下的理由
說起服務,各個經濟開發區都有。閔行開發區的服務有何“一招鮮”,能吸引企業入駐園區,把企業留在園區“落地扎根”,枝繁葉茂?摸準企業需求,將精準服務做到企業“心坎”里。“企業的需求不僅是廠房、用地需求,更有隨著市場不斷變化的需求,這都需要我們去及時發現、跟蹤、服務。”閔行開發區招商中心總經理高曉曄告訴記者。
強生(中國)公司強生李施德林漱口水項目的工藝在中國是全球首推,無論在生產還是排污方面都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技術。但由于當時漱口水沒有單獨的海關稅則號,統一歸類于其它口腔和牙齒清潔劑,退稅率僅為9%,相比出口零稅負的泰國和印尼而言,在中國的生產會導致8%的稅收成本。而與漱口水類似的牙膏退稅率為13%,漱口水原料的山梨醇和酒精退稅率為13%,因此強生特別希望能在海關方面就出口退稅得到幫助。2016年底,閔行開發區摸到了強生的這一需求后,“牽線搭橋”,積極協調海關等部門就李施德林漱口水出口退稅事宜開展專題討論。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最終國家稅則委員會為漱口水項目設立了單獨的海關稅則號,使其享受到較高的退稅率,也使強生李施德林漱口水項目成功落地閔行開發區。
如今,強生在閔行開發區已陸續設立了7家企業,強生高級政府事務經理胡明華感慨道:“這種‘店小二’的服務精神瞄準企業真正需要的服務,這也是我們選擇繼續留在這里的原因。”目前,在閔行開發區內,世界知名企業圣戈班有5家企業,強生有7家企業,ABB有9家企業,西門子有3家企業……圣戈班磨料磨具總經理馬艾負責亞太區12家工廠,他表示,雖然上海的人力成本并沒有優勢,但我們需要高素質的人才,這樣才有競爭力,結合營商環境、物流便利性等因素,閔行開發區是最佳平衡點。
“騰籠換鳥”加快轉型升級
當有的開發區都在力爭增加企業數量時,閔行開發區卻在做“減法”。一組數據表明,閔行開發區的企業數量從最初的167家減少到目前的70家左右。這是為何?
原來,以制造業為主體的閔行開發區,在新形勢下,轉型、淘汰落后企業,不僅把優質企業“留”下來,還通過服務幫助他們發展壯大,向“微笑曲線”兩端延伸,形成產業鏈優勢。目前,園區中的10家企業貢獻的產值占80%左右。
主動出擊,深“挖”市場機遇。“原以為不可能的事,想都沒想過的事,閔行開發區居然提前幫我們想到了。”亨斯邁上海園區執行總監盛恩善博士這樣評價閔行開發區的服務。2006年,當亨斯邁聚氨酯(中國)有限公司準備投資設立研發中心時,閔行開發區敏銳地意識到這是利用產業鏈招商的一次絕好機會。于是,通過多方位了解,得知亨斯邁研發中心希望與原有工廠產研一體,閔行開發區果斷回收一塊閑置地塊作為該項目預留地,使其研發中心與現有工廠形成獨立建筑群,又構成與之溝通的有機整體。“這一選址的安排,著實出乎我們的意料,十分滿意。”盛恩善博士說,“我們選址不只看退稅能力,更要看綜合服務能力。”最終,亨斯邁決定通過定制租賃的形式,將研發中心落戶閔行開發區。
經過“騰籠換鳥”,閔行開發區實現了從傳統制造業園區向智能制造園區再向以研發技術中心,以及生產性服務業為主的創新型園區轉型。目前,開發區已有亨斯邁、艾仕得、強生、圣戈班、米其林5家世界級研發中心;聚集了恒瑞醫藥技術創新中心、ABB亞洲技術創新中心、富士施樂創新中心等18家企業亞太技術創新中心。此外,還有艾仕得研發中心二期、第一精工研發中心、伊利研發中心、泰華施研發中心等一批重量級研發中心即將落戶閔行開發區。這些落戶的外資研發中心、技術創新中心將微微閔行開發區“嵌入”全球創新網絡的重要“接口”,加快開發區的轉型升級。
“零號灣”培育未來“獨角獸”
對于園區而言,不管園區企業數量有多少、規模有多大,如果缺乏自主創新能力,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將十分有限。上海需要進一步增強創新策源能力。
為此,閔虹集團攜手上海交通大學、閔行區政府,聯合打造集創業服務、高端智造、研發創新、國際服務為一體的“零號灣”全球創新創業集聚區。成立三年多來,總計入駐項目550余個,集聚創業者3000多名,在孵項目向智能硬件、醫療健康、電子信息、大數據等四新經濟產業集聚。建立了包括接力空間、晨暉創投、塞舍空間、先進制造、智慧醫療、軍民融合、信息安全等不同領域超過10家專業孵化機構,成功融資千萬元以上企業40余家,融資總額近10億元,千萬級以上融資企業30余家,已獲1個國家級資質,9個市級資質。“零號灣”成為上海南部科創中心的核心地帶,一期項目空間目前已經“一房難求”。
“零號灣”培育了一批優秀的創業企業。天壤網絡科技(上海)有限公司2018年在人工智能領域發展迅速,成為國內領先的人工智能小獨角獸企業。“零號灣”培育的又一家小獨角獸企業——錢寶祥帶領的學生創業項目MatchU去年12月獲得高瓴資本投資,累計融資達2億元,以人工智能技術為支撐,成為國內服裝定制行業的領軍企業。“零號灣”孵化項目的溢出效益,開始由閔行開發區來承接。比如,“零號灣”孵化出的“太昌基因”高科技項目已落戶在閔行開發區。
未來藍圖已經描繪。上海地產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馮經明提出,產業園區將加快轉型升級步伐,推動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深度重構,培育壯大一批標志性、引領性的先進產業集群,提高經濟密度,提升創新策源能力。經過5-10年時間,進一步提高土地空間使用效率,在“土地零增加”的前提下,再造一個閔行開發區,力爭平均每平方公里銷售收入達到300億元,稅收、產值翻一番,企業數量由目前的70家減少至50家左右,發展的集約性再度提升。下一步,在閔行區委區政府的支持下,閔行開發區西區將以人工智能小鎮為契機,以機器人、金融科技、生命科技等為重點項目,以園區人工智能綜合體為載體,打造具有全球示范效應的人工智能產業集聚區,東西區聯動發展,比翼齊飛,努力創造國家級開發區轉型發展的新傳奇。(李蕾)
原標題:
把優質企業“留”下來,還通過服務幫助他們發展壯大,形成產業鏈優勢
閔行“店小二”服務到企業“心坎里”